查看原文
其他

60年耕云播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绩令人振奋!

中国气象 2021-01-18


60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秉承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担当和绿色理念的坚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鲜活力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

聚民生之识——

60年来,以人民为中心,从为农服务向综合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保障多领域拓展,打造人影“民心工程”

   

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但空中云水资源极为丰富。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研究农业发展规划时提出“人工造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气象工作者多努力”。1958年8月8日,我国在吉林省首次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启了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新纪元。

方位指引使命,使命昭示未来。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军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人影工作从艰难起步、探索发展、优化调整到稳步发展壮大——应急抗旱防雹力保丰收,常态增雨作业守护生态,重大应急保障尽责履职,将飞雹化为细雨,让甘霖润泽大地。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影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载体,服务领域从以农业生产为主向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拓展,服务方式从应急响应型作业向常态保障型作业延伸,作业布局更加合理,作业规模日趋壮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有效提升,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最近6年来,全国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194架次、飞行16871小时,高炮、火箭等地面作业29万次,共发射火箭弹74万枚、炮弹526万发,累计增加降水约2860亿立方米,累计减免冰雹灾害折合经济效益约700亿元。

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在天山、三江源、祁连山等主要河流、湖泊源头,在西北、华北等水资源紧缺地区,人影工作成为云水“补给站”;在云南、贵州、福建、陕西,人工防雹有效率达90%以上,成为烤烟、苹果等经济作物的“守护神”;在江苏、浙江、湖南,人工增雨助力城市降温,并成为太湖蓝藻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在重庆、安徽、福建,人工增雨净化空气,成为缓解大气污染的新探索——人影正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迸发出勃勃生机。

2017年6月10日傍晚,一架印着“中国气象”的“新舟60”增雨飞机缓缓降落在内蒙古海拉尔机场,结束了连续5天的增雨作业。在受作业影响的1.2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普降小到中雨,北国大地一解干渴。张波 摄 

而今,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回望,一个启示更加清晰:耕云播雨60载,人影工作从传统的以防灾减灾为主向防灾减灾、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领域服务并举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幅多彩卷轴上,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情坚守,始终不忘的是以民生为先的厚重底色。

 

2

竞科技之帆——

60年来,以创新为动力,从深耕“中国技术”到共享“中国方案”,发展现代人影业务体系


2018年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森林火灾,气象部门迅速调配两架国家增雨飞机紧急驰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量达5000至7500万立方米,“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相当于发挥了几千人的扑火作用”。

2018年6月5日7时,东北区域人影中心增雨飞机“新舟60”在呼伦贝尔机场起飞,与当地增雨飞机分别在3600米高度和3000米高度同时间、同区域开展双层增雨作业。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增雨前的各项工作。 刘明奇 李新泉摄影报道 


唯其艰难,更见担当。面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区域性荒漠化加剧、夏季高温频发、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生态安全遭受威胁的严峻形势,人影工作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多次在森林火险扑救等自然灾害防御中成为“一招制胜”的“神兵利器”。


破解难题的背后,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人影“五段式”建设应用,是在自主创新驱动下现代人影业务技术的推陈出新,是从扩大规模发展到注重科技支撑、强化业务指导的思路转变,是从地面、高空分散作业向立体化、规模化、跨区域作业的升级转型——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现代业务体系规模喜人。8颗气象卫星、20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60000多个自动气象站及人工增雨专用机载气象探测系统,构成天基-空基-地基有机结合的综合立体观测网络。50多架作业飞机、6500余门高炮、8200余部火箭作业系统、5万余名作业人员,形成空地一体化协同作业体系。启动组建东北、西北等六个区域人影中心,作业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全覆盖。


盘点人影“家底”。制图:林佩瑶 赵淼

创新引领的科技支撑体系在发展中壮大。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下,人影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多项成果,自主研发的3公里精细化云降水数值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国产新型高效催化剂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催化效率提高100倍以上。雷达指挥、自动发射、立体播撒的火箭作业系统研制成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8月1日,江西峡江县气象局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陈福平 摄影


在东北、京津冀、赣粤闽,气象部门创新区域作业模式,形成“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联动作业”的新型业务结构;在湖北,自主研发的人影业务系统被评为全国先进;在吉林,中国气象局与省政府联合建立人影实验室,推动人工增雨和防雹概念模型、关键装备研发取得突破。

人影科技创新的“加法”,换来的是提升作业效益和影响力的“乘法”。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被授予世界气象组织人工增雨贡献奖。中国先后派出专家赴古巴、阿富汗等国家指导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业务交流,共享人影“中国方案”。


3

行法治之道——

60年来,以规划为蓝本,从地方为主上升为中央和地方协调推进,建立依法依据、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

 

立柱架梁、纵深推进——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成为人影工作60年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从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问题的通知”,到2002年国务院颁布《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标注了人影工作由地方为主上升为中央和地方协调发展的新高度。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人影工作从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制定出明晰的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湖南鼎城: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缓旱情。张昭懿 摄影


规划引领发展。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气象局共同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全国六个区域发展布局,设立工程项目。同年,中国气象局加快人影业务现代化体系建设,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2015年制订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投入促进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投资22亿元,实施东北区域新增千亿斤粮食保障、西北区域人影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部、西南等区域人影工程项目立项。2012年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制定《中央财政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地方作业。2012至2017年,地方各级财政支持人影工作资金投入累计达90亿元。

监管推动规范。60年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新型人影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气象等部门将人影弹药生产、购销、运输等列入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系统;公安部、中国气象局、军委联合参谋部、武警总部成立联合工作组,实地检查督导京津冀等地工作。

新布局塑造新格局。目前,我国人影作业已建成国家、省、市、县以及作业点五级有效衔接的组织体系,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3个市(地)、1549个县政府成立了人影领导机构。人影工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用、融合发展。

盘点人影“家底”。制图:林佩瑶 赵淼


4

集协同之力——

60年来,以合作为共识,从众人拾柴到久久为功,储蓄新时代发展持久动力

   

时间回溯至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美绝伦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当天,20轮116点次的人工消雨作业,两度成功化解开闭幕式期间的雨情,填补了奥运会历史上人影作业的空白。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成功组织实施人影作业,也为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广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奠定了基础。

资料图。来源:网络

60年前,在国家和人民对抗旱减灾的希冀中,人影工作应时而生;60年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趋利避害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影工作更加致力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综合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修复、重大应急活动。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1994年,国务院批复全国人影协调会议制度;次年,第一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召开,13家成员单位、36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领导及200余名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出席会议,共同研究政策规划、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安全监管和投入保障等重点工作。

 


合力汇聚激发澎湃力量——

  • 国务院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及时协调军地有关部门支持人影工作;

  • 发改、财政、科技部门加大规划、项目、科研和资金投入力度;

  • 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与气象部门共建基层作业站点;

  • 水利部门将人影作为抗旱和增加湖库蓄水的有效手段;

  • 生态环境部门支持开展重污染天气气象干预科学试验;

  • 民航部门对作业飞机、机场保障等给予大力支持;

  • 空军参谋部建立跨省区、跨军区和跨部门的空域保障机制;

  • 中国气象局与吉林等省(自治区)政府联合制定东北区域人影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中央协调、跨省联合作业机制……

从天山南北到南国边陲,从长白山下到云贵川湘,从赵九章、顾震潮、钱学森、叶笃正、施雅风、谢义炳等最早一批投身这项科研攻关的科学家到如今上万名人影科技人才,几代人砥砺前行、尽锐出战,在60年发展中书写着实干铸就、久久为功的精彩答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创新思路、改革举措、实干作为回答时代之问、回应民生之需,用科学、精准、安全的理念共创新时代人影事业新格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何孟洁 崔国辉

图片来源:新华网、中国气象网、百度

制图:林佩瑶  赵淼

微信编辑:张娟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5297(王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